6月21日,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在饿了么平台购买星巴克满35元送周边餐具的活动可把豹哥给惊到了。
不知道星巴克是为了适应本土化而策划的本土化营销呢?还是为了和饿了么搞联名活动,冲一波星巴克专星送顺带冲一波早餐业绩?
1971年,星巴克在美国西雅图诞生了,起初星巴克是靠咖啡豆起家的品牌,自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后,星巴克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,与其他品牌不同,它在营销层面一直低调,除了突然跑出的爆款,基本都是依靠门店日常上新,官微宣传,熟客经营为主。
但从2020年疫情得到控制后,星巴克就开始搞出一些破圈的动作,这些动作主营战地还是在社交平台上做营销,无论是抖音运营、或是“高考证”活动,都让豹哥怀疑星巴克是不是也要开始跟风流量玩法。
接下来,豹哥就和大家一起了解星巴克背后的营销战(tao)略(lu)。
一、星巴克售卖的不只是咖啡
说起星巴克的名字,也是非常有意思的,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作家赫尔曼·梅尔维尔(Herman Melville)的小说《白鲸》,其中亚哈船长的大副就叫Starbucks,而此人是一位喜爱喝咖啡、处事冷静的大副。
1971年,星巴克在西雅图派克市场成立第一家店,开始经营咖啡豆业务。截止2020年,星巴克在全球82个市场拥有超过32,000家门店。
经过了50年的发展,现在的星巴克有部分门店早已经不单单是销售咖啡了,它还曾试图给予消费者某种他们并不熟悉、却又超乎想象的东西。
在豹哥的眼里,星巴克一直在营销层面很低调,但它却深谙营销之道:要使消费者对某样东西产生兴趣,就要赋予它知识和经验的内涵,并让那些想要知晓的人知道。
了解星巴克品牌的人都知道,它的店铺选址一般是在经济发展成熟、业务量良好的区域,它的目标人群瞄准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人群,自然而然,消费者就会将“喝星巴克”和“精英”联系在一起,而这背后所体现的,正是品牌极强的马太效应。
二、星巴克营销策略
星巴克进入到大中华地区已经有22年了,一直以自己的脚步做营销,而现在的的打法,也让豹哥突然怀疑星巴克是不是开始跟随其他品牌的营销手段了?
比起单纯的新品推广,豹哥认为星巴克营销策略背后,更多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洞察。
1、增加社交货币属性,强化沟通,增加话题
星巴克的线下门店每一处都透露着社交货币的属性,比如吧台设计,星巴克悄悄地把吧台边缘设计的比较“窄”,目的就是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,强化联结属性。
同时星巴克是非常擅长利用周边产品去制作话题,比如星巴克每年推出的限量版杯子都会在社交平台刷屏。2019年,星巴克推出的猫爪杯子,因为火爆,将原价199元的杯子炒成了1199元。
2、打造沉浸式的体验,感动用户
星巴克创造的第三空间,优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、增强消费者的情感共鸣,使其能够沉浸在美好的感受中,从而最大程度的培养潜在的消费人群。不管你走到哪里,星巴克都会成为大众心目中约会、议事,甚至是高中生做作业的首选之地。
3、最终秘诀:助推而非主动广告
星巴克的营销策略不是通过大规模地进行广告投放,而是通过“助推”的手段默默影响消费者。这些“助推”的手段一般是比较简单直白的,做出这些选择时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。
三、品牌的价值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以下的场景。早上上班途中,很多白领会习惯性地手捧着一杯咖啡,而他们的手中的咖啡既不是Costa,也不是麦当劳,而是门店里人满为患的星巴克。
那为什么这些白领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星巴克购买咖啡呢?
星巴克一直在塑造其品牌的价值,它已经在消费者心里被公认为城市白领图腾符号。而这些白领手捧着星巴克的咖啡,不仅仅是一杯咖啡,是消费者心中的空间价值。
从星巴克的营销策略中我们会发现,当一个品牌和它所提供的实体体验场景,能呼应当代消费者的痛点,还有他们的需求。
播豹,用传播豹发品牌价值!
相关标签: 资讯
最新文章